切换城市

首页
讲师查询 课程超市 免费比价 内训众包
钱文忠

钱文忠 暂无评分

综合管理 国学应用

讲师官网:http://qianwz.sougen.com.cn/

付费查询讲师联系方式(无需注册 扫码即可)
仅需5.00元查询讲师或助教联系方式,仅限聘请讲师授课

钱文忠二维码
扫一扫讲师移动官网
任意分享朋友圈

钱文忠解读2

发布日期:2015-09-09浏览:1195

  • 课程时长

    6 H

    课程大纲

    接下来我们要讲的是萧姓。
    萧姓最早发源于山东省。先秦时期,因为萧国被灭,所以散居各地。到了秦汉时期,萧姓外迁,就进入了它的第一个发展时期。这个时候,名人辈出,汉相萧何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三国魏晋时期,战乱频繁,士族南迁,所以萧姓也随之迁徙到南方各省,家族进一步发展壮大。南北朝时期,萧姓显贵于天下,建立了齐、梁两朝,繁衍昌盛,人才辈出,萧姓进入了一个鼎盛时期。
    唐宋时期,社会相对比较稳定,萧姓接着南朝的这种鼎盛,依然是显贵、庞大的世家。这个时期萧姓开始进入福建、广东。
    今天的萧姓在中国分布很广了,散居各地,以四川、湖南、江西、湖北、山东、广东比较多,这六个省的萧姓占了全国萧姓人口的70%。
    还有一件事一定要强调一下,两个萧的问题:一个是“萧”,还有一个是“肖”。这两个姓都是非常古老的姓,它们之间的关系很有意思。春秋时期,这两个姓都有。但是,2000多年来,“萧”一直在用,而“肖”在汉代以后几乎难寻踪迹。可以说,如今中国姓肖的朋友,绝大多数原来都姓萧,这两个姓搞乱了。
    我说“肖”是罕见姓氏指的是1949年前,现在大家可能没觉得,因为在《汉字简化方案》颁布以后,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颁布以后,很多人认为这两个是一个字,“肖“是“萧”的简化字和异体字。所以,当时在给姓萧的这些人办身份证、户口登记、入学手续的时候,办事人员顺手就把“萧”写成“肖”了。所以,翻看现在的字典,还是混乱的,在“萧”下面注“同肖”,其实不是一个姓。但是,在台湾、香港地区及东南亚,几乎都是姓“萧”的,没有姓“肖”的。
    萧姓出了一位不停出家的皇帝
    萧姓是超级大姓,出的人才太多了,我只给大家介绍一位萧姓的皇帝,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非常深远,而我们今天对他的历史作用和文化影响所做的评价或者估计远远不够。他就是梁武帝萧衍。
    萧衍,从小非常聪明,博学多才,喜欢读书,当时和另外七个人一起游于竟陵王萧子良门下,是“竟陵八友”之一,其他人包括历史上有名的沈约、谢朓、范云等。做了皇帝以后,政绩显著,勤于政务,不分春夏秋冬,总是五更天起床,批改公文奏章,在冬天把手都冻了。而且,他广开言路,最大限度地用好人才,下令在门前设立了两个盒子,一个叫谤木函,一个叫肺石函。如果是功臣,或者有才的人,你没有得到赏赐、提拔、重用,你可以写信,扔在肺石函里;一般的老百姓如果要给国家提意见,或者有什么要表达的,你就投在谤木函里。这是让民间表达意见的一个渠道,梁武帝都会批阅。
    梁武帝是非常节俭的一个皇帝,他的节俭很有名,“一冠三年,一被二年”,一顶帽子戴三年,一床被子盖两年,这个在皇帝里边是不多见的。吃饭也是蔬菜和豆类,每天只吃一顿饭,忙的时候就喝点粥。
    萧衍笃信佛教。信佛以后不近女色,不吃荤。不仅他自己这么做,还要求全国人民效仿。他不仅管活着的人,还要管死的人,规定以后祭祀宗庙,不准再用猪牛羊,要用蔬菜代替。好多老百姓就跟大臣说,不对,这老祖宗要“血食”啊,老祖宗要吃肉的,你让他吃素行吗?大家纷纷反对。最后,梁武帝允许用猪、牛、羊、鸡,但是只许用面粉捏的,还是素的。这就对中国的影响太大了,咱们现在吃素斋,会发现有好多菜名叫素鸡、素鹅、素鱼、素火腿。惟妙惟肖,做得跟真的一样。照道理讲,这是不可以的,因为吃素最要紧的是心里有素,你吃着素,想着肉,还不如不吃呢,明显是在违戒嘛。 
    但是到了晚年,尤其是公元520年以后,梁武帝过于笃信佛教,放着皇帝不当,多次舍身出家,到庙里去当住持,讲经说法。结果大臣一看,没皇帝了怎么办呢?于是,大家从国库里拿一亿金钱,把他赎回来,又来当皇帝。可他当两天又走了,又到庙里去了,群臣只得再把他赎回来。赎了这么几次以后,国库里的钱都到庙里去了。
    梁武帝还是一个多才多艺、学识广博的学者。他的政治、军事才能,在南朝诸帝中堪称翘楚。他在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上的成就,尤为突出。他曾经通过对佛教、道教、儒学比较研究,把儒家的“礼”、道家的“无”和佛教的“因果报应”结合在一起,提出一种学说,叫“三教同元说”。这对中国人的思想造成了非常重大的影响。现在中国人的信仰,对这三家没有多大区分。比如,一般老百姓,拜孔夫子、太上老君、孙悟空、济公、弥勒佛……什么都拜,这都是受梁武帝的影响。
    小的方面梁武帝对我们的影响也很大。比如,咱们今天用的一个汉字“魔”,就是梁武帝造的字。“魔”是梵文的音译,最早叫摩罗,就写成这个“摩”,梁武帝因为佛学修养好,他知道这个摩罗是鬼的意思,所以他就把下面的“手”改成了“鬼”。
    梁武帝还对围棋如醉如痴,甚至有因此误事的时候。当时有个和尚,围棋下得很好,梁武帝就召他来下棋。这个和尚刚刚到门口,梁武帝在跟别人下棋,正好要杀掉人家一批棋子,梁武帝就大叫一声“杀掉”。门口的那些警卫一听,皇帝说杀掉?就把那个和尚拖出去杀了。下完棋后,梁武帝下令召见那位围棋高手。警卫说:“已奉旨将此人杀掉了。”梁武帝听罢,后悔不迭。
    李白中了汪伦的计,反赞“汪伦情”
    咱们现在讲汪姓,汪姓的来源也非常有意思,其中一支竟然源于莫名其妙的改姓。虽然说中国人很重姓,一般不会改姓,但是,保不齐有个老人家会突发齐想。比如,据载,宋朝的时候,在福建泉州有一家姓翁,家有六个儿子,居然全部考中进士,这个是很少见的,概率小到接近于零,时称“六桂联芳”。这个老爷子应该高兴得不得了,他也太好玩了,大概觉得儿子们太厉害了,全姓翁有点可惜,居然把家一分,给六个儿子每人规定了一个姓,其中第六个儿子叫翁处休,被老爷子赐姓汪。后成为一支非常发达的汪姓一族。
    先秦时期,汪姓主要活动在浙江、河南、陕西、山西、山东。从两汉到唐朝,汪姓就开始集中了。主要集中在安徽、江西、江苏、浙江,靠近华东的这一块,并已经发展成当地的望族。唐朝以后,开始四散分布到全国。到宋、元、明,大概六七百年之间,汪姓主要向江南向西部移动。今天汪姓的第一大省是哪里?安徽,因为有一大支当时躲到了安徽歙县。安徽一个省的汪姓就占了汪姓人口的三分之一。
    汪姓和台湾的渊源特别值得一说。汪姓的族人很早就进入了台湾。有部书叫《台湾通志》,其中有一节讲台湾开发,就很明确地提到一段史料。南宋孝宗乾道七年(1171年),有一个人叫汪大猷,曾在泉州那边当官。我们知道,福建泉州跟台湾隔海相望。在汪大猷管辖的地方,当时有个记载,说海中有“沙洲数万亩,平湖(今澎湖)”。这个岛上的夷人经常来抢东西。所谓夷人,就是咱们今天讲的原住民。为防止骚扰,起初,每年遇有南风起时,汪大猷便派兵守卫防备,但是反复如此,兵士疲惫,耗费军资,还是防不胜防。没有办法,于是,汪大猷就亲自登岛,登上了澎湖列岛,也顺便登上了台湾,造了200间房屋,派士兵长期驻守。汪大猷就成了汪姓登上台湾的第一人,这个是不太多见的,因为在我们的姓氏文化当中,很多姓氏都到了台湾,但是不太知道到底是谁第一个到的。
    很有意思的是,汪姓好像跟台湾特别有渊源。元朝时有个著名的航海家,叫汪大渊,名字一听,特别像汪大猷的弟弟,其实不是,差了老鼻子了。他也从泉州渡过海峡登上台湾,留下了一部非常重要且在今天还在不停再版的书,叫《岛夷志略》。对台湾的地理环境、社会状态做了非常详细的描述,是研究古代台湾非常珍贵的第一手资料。经过二三百年的繁衍,如今的汪姓已发展成为台湾较大的姓氏之一。
    汪姓是大姓,比咱们想象得大。要问汪姓里边谁最有名,相信很多人会说,汪伦。唐朝开元年间,汪伦在安徽泾县当县令。卸任以后,就住在泾县桃花潭畔。天宝元年(742年)到宝应元年(762年),在这20年间,李白经常到安徽的当涂、宣城、泾县、秋浦、南陵等地。天宝年间,汪伦听说李白到南陵的叔父李冰阳那儿来了,就写信邀请李白到家里做客。李白大名鼎鼎,怎么才能把他邀请来呢?汪伦就投其所好,李白呢,一喜欢游玩,二喜欢美酒。所以汪伦就写了一封信给李白,说:“先生好游乎?此处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处有万家酒店。”李白一听,欣然前往。赶过来以后一看,没有桃花啊,也没酒店,啥都没看到。
    汪伦赶紧搬出一坛酒,是用桃花潭的潭水酿的,好水有好酒。请李白喝酒,然后才笑着告诉李白说:“桃花者,十里外潭水名也,并无十里桃花。万家者,开酒店的主人姓万,并非有万家酒店。”李白听后大笑不止,也没有觉得被愚弄,反而被汪伦的盛情所感动。汪伦留李白连住数日,每日以美酒相待,告别的时候还准备了一份厚礼,具体内容还被记载了下来:名马八匹、官锦十缎。在当时是很大的一份礼了。李白在东园古渡乘舟欲往万村,登旱路去庐山。古代的渡口一般旁边都有一个亭子或者房子,以便大家相送。汪伦在古渡口,又摆了一个酒席为李白饯行,并且拍手踏歌,又送了两坛酒。李白深深感激汪伦的盛意,作《赠汪伦》诗一首:“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是描写朋友之间的友情,情真意切,千古动人,非常有名。汪伦也因而名留千古,妇孺皆知。

首家按效果付费的培训众包平台

0755-83802522

周一至周五 0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