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出击稳固经济回升势头
发布日期:2016-12-14浏览:4013
多项经济数据显示,中国经济正呈现企稳回升势头。不过,在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背景下,经济回稳面临企业债务风险爆发、盈利改善任重道远、“猪周期”抬头引发通胀预期等多重挑战,且内生增长动力的培育难以一蹴而就,有必要继续保持调控的灵活性与稳定性,增强结构性改革力度,进一步释放投资“托底”效应,降低企业税费成本,增强经济形势改善的可持续性。
3月制造业PMI回升至50.2,为去年8月以来首次回到荣枯线以上,前两月投资、工业企业利润等数据也有所改善。不过,经济短期改善背后的隐忧依然存在:
的图片
一是回升态势需要其他数据进一步佐证
一方面,季节性因素和低基数因素是推动数据改善的重要原因。由于2月春节因素,制造业生产活动有所减少,而3月企业集中开工,带动制造业生产回暖,且低基数因素也有望推动3月出口增速回升。另一方面,工业增加值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走势出现背离。前两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下滑至5.4%,创下2009年4月以来新低,意味着工业生产整体仍处弱势,但前两月投资增速出现了反弹,同比增长10.2%,增速比去年全年提高0.2个百分点,比去年四季度提高0.7个百分点。需求回升能否带动生产回暖还有待验证。
二是“猪周期”抬头引致的通胀预期及一线楼市政策收紧可能干扰经济回升势头
有券商测算,3月蔬菜价格将明显上涨,猪肉价格同比涨幅接近40%,创下5年新高。在食品价格上涨的同时,受租房价格与大宗价格回升影响,非食品价格上涨动力也在加大。3月CPI同比涨幅预计在2.3%-2.5%,反映通胀预期回升。尽管经济滞胀的可能性较低,但通胀回升将明显影响货币政策,或促其从偏宽松的实际操作回归到稳健操作。再看房地产,一线城市实施楼市紧缩政策后,销售迅速下滑,4月销量可能环比大降,购房需求的预支也将影响后续销量的延续,楼市销售很能重归整体平淡格局,而地产投资滞后于地产销量6-9个月,房地产投资增速低位企稳面临挑战,并可能影响整体投资增速的继续反弹。
三是企业债务风险开始爆发,盈利改善任重道远
近期部分企业爆出债务违约风险,尽管仍属个案,但在产能过剩、债务率较高的背景下,企业债务风险不可掉以轻心。更何况,企业销售利润率的提升仍面临资金紧张、市场需求不足和劳动力成本上涨等挑战。
在外部经济环境复杂、内部没有实施大规模刺激计划情况下,中国经济回暖实属不易。正视经济回暖中的隐忧,有助于有针对性地出招,进一步巩固回暖势头。在调控政策灵活性上,财政政策的“积极”基调不变,将进一步为企业降费减税,货币政策维持稳健,社会融资规模将保持适度;在投资“托底”方面,前期已获批的重大工程项目有望加快落地,完善PPP模式的政策措施也将陆续出台,政府资金将发挥杠杆作用,引导社会资金流入薄弱环节和新兴产业领域。更重要的是,财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等一系列结构性改革,将会逐步加大政策力度,这将有利于经济内生增长动能的培育。
3月制造业PMI回升至50.2,为去年8月以来首次回到荣枯线以上,前两月投资、工业企业利润等数据也有所改善。不过,经济短期改善背后的隐忧依然存在:
的图片
一是回升态势需要其他数据进一步佐证
一方面,季节性因素和低基数因素是推动数据改善的重要原因。由于2月春节因素,制造业生产活动有所减少,而3月企业集中开工,带动制造业生产回暖,且低基数因素也有望推动3月出口增速回升。另一方面,工业增加值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走势出现背离。前两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下滑至5.4%,创下2009年4月以来新低,意味着工业生产整体仍处弱势,但前两月投资增速出现了反弹,同比增长10.2%,增速比去年全年提高0.2个百分点,比去年四季度提高0.7个百分点。需求回升能否带动生产回暖还有待验证。
二是“猪周期”抬头引致的通胀预期及一线楼市政策收紧可能干扰经济回升势头
有券商测算,3月蔬菜价格将明显上涨,猪肉价格同比涨幅接近40%,创下5年新高。在食品价格上涨的同时,受租房价格与大宗价格回升影响,非食品价格上涨动力也在加大。3月CPI同比涨幅预计在2.3%-2.5%,反映通胀预期回升。尽管经济滞胀的可能性较低,但通胀回升将明显影响货币政策,或促其从偏宽松的实际操作回归到稳健操作。再看房地产,一线城市实施楼市紧缩政策后,销售迅速下滑,4月销量可能环比大降,购房需求的预支也将影响后续销量的延续,楼市销售很能重归整体平淡格局,而地产投资滞后于地产销量6-9个月,房地产投资增速低位企稳面临挑战,并可能影响整体投资增速的继续反弹。
三是企业债务风险开始爆发,盈利改善任重道远
近期部分企业爆出债务违约风险,尽管仍属个案,但在产能过剩、债务率较高的背景下,企业债务风险不可掉以轻心。更何况,企业销售利润率的提升仍面临资金紧张、市场需求不足和劳动力成本上涨等挑战。
在外部经济环境复杂、内部没有实施大规模刺激计划情况下,中国经济回暖实属不易。正视经济回暖中的隐忧,有助于有针对性地出招,进一步巩固回暖势头。在调控政策灵活性上,财政政策的“积极”基调不变,将进一步为企业降费减税,货币政策维持稳健,社会融资规模将保持适度;在投资“托底”方面,前期已获批的重大工程项目有望加快落地,完善PPP模式的政策措施也将陆续出台,政府资金将发挥杠杆作用,引导社会资金流入薄弱环节和新兴产业领域。更重要的是,财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等一系列结构性改革,将会逐步加大政策力度,这将有利于经济内生增长动能的培育。